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中新社武汉3月9日电 (记者梁婷)在湖北省博物馆,编钟乐团正对采集的曾侯乙编钟音源进行整理。自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面世以来,“传统器乐数字化”项目近日完成了对其音源的系统化、高精度数字采样,这也是其音源首次被数字化保存。
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,享誉海内外,被称为“古代乐器之王”。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作曲罗乐9日向中新社记者介绍,正着手开展创作,把采集的编钟音源利用好、传承好。
为准确还原曾侯乙编钟宽广音域与纯正音色,再现其“一钟双音”的特点,项目团队采用多制式、多距离的现场同期录音方式,对64件钟体(不含楚惠王赠送镈钟)的正鼓部和侧鼓部进行数字采样,最终采制了完整的编钟音源,共613条有效单音音源。
随着罗乐点击鼠标,时而清脆、时而雄浑的编钟乐音随即发出。采集的编钟音源此前被运用于一场线上主题编钟音乐会中,听众打破时空限制,得以沉浸式感受曾侯乙编钟“古老乐音”的魅力。
“文物的保护不仅留其形,还要留其声。”罗乐表示,借助现代科技手段,不仅让珍贵乐音被永久记录保存,还让它们在数字世界发新“声”,为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,传承中华文化,实现不同音乐文化碰撞交流进行了有益探索。
据介绍,此次采集的编钟数字音源已被植入一款小程序中,“敲响”曾侯乙编钟、演奏乐曲变得“触屏可及”。
事实上,曾侯乙编钟曾多次与西方不同乐器联袂演出,为游客呈现中西文化不同而和之美的视听盛宴。据罗乐介绍,后期,将探索对编钟音源进行音乐制作和创作,将其运用到博物馆线下节目演出中;同时,发挥高精度采集优势,让其在日常训练、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