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30日,故宫博物院与安徽博物院联合举办的“盛世琳琅——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玉器特展”在安徽博物院拉开帷幕。该展览历时两年多的精心筹备,共展出清代宫廷玉器100件/套(114件),分为“受命于天”、“玉不去身”、“清室雅伴”、“几暇清赏”、“含英咀华”、“法相梵音”六个单元,以玉器功能为经,以其工艺、造型、纹饰等为纬,立体展现清代玉雕艺术的巧夺天工及辉煌成就。
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清皇家玉器近一万九千件(套)。数量之多、品质之优,为世界上任何博物馆所不及。清代玉器,特别是乾隆朝玉器,可谓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史上的高峰。当时清宫造办处玉作、如意馆以及苏州织造、杭州织造、江宁织造等,均承接皇家玉器的制作。醉心艺术的乾隆帝还亲自过问、甚至直接参与玉器制作的全过程,形成了极具皇家气度的“内廷恭造之式”。有的重逾万斤,如现陈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大禹治水图玉山;有的小不及寸许,如此次展览中的翡翠螭龙纹帽正。而不论大小,这些玉器皆材质精美、技艺精湛,甚至可以说是鬼斧神工。另一方面,玉器的用途也十分广泛。大到敬天地、安邦国的礼器,庄严肃穆的佛像、祭器;小到彰显身份、象征品性的陈设、首饰;甚至日常饮食所用的杯盘箸匙,无不有着它们的身影,也映衬着主人的品味与品格。
当然,心醉于玉器的不仅仅是乾隆一朝、有清一代。古往今来,人们对于玉器一直情有独钟。《礼记聘义》中载,孔子曾言:“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。温润而泽,仁也;缜密以栗,知也;廉而不刿,义也;垂之如队,礼也;叩之,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,乐也;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忠也;孚尹旁达,信也;气如白虹,天也;精神见于山川,地也;圭璋特达,德也;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。”可见,玉不仅仅是人们喜爱的“物”,更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质,是学习的榜样。然而《礼记学记》又云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。谓之玉之所以为玉,非经过精心雕琢不能成大器。这本是教导人应该努力学习,是修身之道,但同时也隐含着琢玉技艺的至关重要。故人应该有如玉的品格;而玉的价值则需要人的技艺来彰显。
希望观众朋友们能够通过这一展览,全方位地了解清代宫廷玉器,并感受到古人对于玉的向往与追寻,品味出蕴含其中的温润深厚的中国文化。此次展览为期3个半月,将持续至2018年3月14日。